
那一天女兒說:「我有兩個媽媽可以抱抱耶!」
對於同志家庭來說,挑選幼兒園,應該是要帶著孩子正式面對社會環境的第一關,我的想法也很簡單,既然是收費的機構,教育理念要相符,自然對多元性別的概念也要能夠配合家長,這才是一個對女兒合適的教育環境。所以找到幾個目標幼兒園後,我在電話中都直接詢問: 「我們是兩個媽媽的同志家庭,日常接送或是學校活動兩個媽媽也都會出現,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疑慮?」
對於同志家庭來說,挑選幼兒園,應該是要帶著孩子正式面對社會環境的第一關,我的想法也很簡單,既然是收費的機構,教育理念要相符,自然對多元性別的概念也要能夠配合家長,這才是一個對女兒合適的教育環境。所以找到幾個目標幼兒園後,我在電話中都直接詢問: 「我們是兩個媽媽的同志家庭,日常接送或是學校活動兩個媽媽也都會出現,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疑慮?」
同志家長投稿/台南Eileen 編輯:同家會秘書處 2021年「彩虹寶寶問事專線」開通後,同家會開始一對一電話諮詢服務,上半年接線近百通,每一通電話都是同志成家的冒險故事,其中有同志準家長殷殷企盼生養的渴望,也有已經生養小孩的家長跟我們分享同志家庭的生命經驗,台南Eileen在進線分享自己的故事後,希望有更多跟她一樣處境的同志家長,可以在她的生命故事中得到支持,讓我們一起來看Eileen的故事吧!
透過《兩個爸爸》一書,我們可以看見許多同志家庭建立的縮影,從與原生家庭出櫃的困難到生養後面臨的社會挑戰,同家會始終相信唯有看見生命故事,我們才能了解平等成家的可貴,子良爸爸摘錄書中的文字,分享給台灣同志家庭社群與想生養的同志朋友們。
在上一篇的家長經驗分享中,Sean談論了同志生養方式與教養觀,還有出櫃策略等等面向,在教育現場篇則是分享同志家長對教育現場的期待,還有幼教系同學現場提出的精采QA!
2018年的一份期末專題,同志爸爸Sean認識了清大幼教系的學生,學生在專題中,邀請Sean分享同志爸爸的成家之路與育兒生活。過了兩年,兒子也即將要進入幼稚園,面對未知的校園環境,Sean決定與其擔心校園環境夠不夠友善,不如實際做些什麼事。
根據本會自2005年創建以來,我們接觸的同志家庭,大致可分為三種家庭型態,第一種為重組家庭,其子女是前段異性婚姻所生,第二種則是人工生殖家庭,其子女是透過人工生殖技術,擁有子女,第三種則是無血緣收養家庭,台灣自2012年修法後,便可以單身身分成為合格收養人,並需經過收出養機構評估與法院審查後,方可成功收養無血緣子女,本會迄今接觸至少300組台灣同志家庭。
「嗨,你醒了!」我勉強的睜開眼,迎接我的是你甜甜的笑容以及圓滾滾的清澈雙眼,每天早晨這一幕足夠我開心一整天。謝謝你來到這個家,接受我這個媽媽,成為我們最可愛的小海豚。 成為母親,一直是我的夢想,我希望與自己的孩子相遇、一起學習、分享成長,迎接生命的各個階段。很擔心自己是否能扮演好家長的角色,反覆思考、與我的另一半討論,深怕自己無法給孩子最好的。原來成為母親的我,如此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