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寶寶上學去:彩虹家庭與幼教系學生的分享/教育現場篇

2021/05/27   1706   同志家長的經驗談

同志家庭對於教育現場的期待

期待學校在教學現場可以介紹家庭有各種形式,重要的不是組成的成員,而是家人之間有沒有愛,可以分享市面上有許多描述多元家庭樣貌的繪本,例如家庭大書,會是適合幼兒園階段的素材。


希望兒子在求學的每個階段,校園中都會有支持平權的老師,希望支持平權的老師們能教導小朋友尊重各種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也希望老師們能鼓勵小朋友們在察覺環境中有霸凌與歧視行為發生時,在可以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一起遏止霸凌與歧視的行為。


因為多數的家庭是異性戀家庭,所以我很自然地在很多場合與活動中會與異性戀家庭有互動。自然不刻意應該是比較好的方式,也希望有天社會大眾會覺得同性戀家庭與異性戀家庭沒有不同。


如果孩子被偏見傷害時,我們該怎麼做?


Sean表示「歧視與偏見發生時,如果第一時間現場有支持平權的老師或同學願意發聲表達立場,那會是很大的支持力量,讓來自少數的家庭形式的孩子知道自己在這個環境裡並不是孤立無援的。」若老師並不支持平權,我還是希望至少老師在校園這個場域中、教師這個身份上,還是能盡量做到立場中立;雖然不支持平權,但也不要助長、加劇歧視的力道。


談到自己該如何協助兒子面對歧視與偏見,Sean也直言「兒子即將開始上學了,這確實是我擔憂的事情,也常問自己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偏見與歧視的傷害不會進到兒子心裡去。」雖然在家庭生活中,本來就有在建立兒子有「跟別人不一樣並不奇怪」、「家庭有各式各樣的組成樣貌,只要有愛就是家」的價值觀,希望透過這些價值觀的培養,能為兒子養成基本的心理抵抗力。當歧視跟偏見的傷害真的發生時,希望自己能摸索出兒子能聽得懂、也能認同的方式,引導他排解掉心裡受傷的感受。



活動QA


除了課程提供的講綱外,現場參與分享的同學也提出非常精彩的問題,一併分享給大家!


Q1.心諮所碩三生:

「相較於兩組同志媽媽的家庭,Sean不一定會在每個場合都向人出櫃,有時會以單親家庭而不是以同志家庭向人介紹自己,有沒有甚麼特別的原因?」


Sean:

如果我跟兩組媽媽一樣是有伴侶的狀態,我也會跟媽媽們一樣公開地向人介紹我們是同志家庭,但我現在是單身的狀態,所以當我向人說明自己的家庭時,我常會想在那個情境下,我的同志身分是不是必須讓對方知道的資訊。一方面我覺得這是個人隱私,就像我們平常向人自我介紹或填寫基本資料時很少會需要交代自己的性向一樣,在大部分的情境下,性向並不是必須告知的資訊


另一方面,社會對女同志的包容度是好於對男同志的包容度的,也因此男同志是相對容易受到攻擊的身分,所以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我不傾向讓自己和兒子曝險。但在有需要說的情境下我就會說,例如在代孕期間我去送子鳥診所找醫師諮詢,在初診時我就告訴醫師,因為我是同志,不會以傳統結婚生子的方式成為爸爸,所以我計畫去美國代孕,所以來這裡找醫師諮詢。


Q2.幼教系大三生:

「今天討論了很多同志家庭可能會遇到的歧視,但反過來想,在同志家庭長大的小孩有沒有甚麼優勢呢?」


Sean:

我覺得是將來會對多元議題有比較寬廣的包容;但這是從我的觀點認為這是個優勢,從社會的觀點,或許會有不小的一部分人認為這樣的小孩的價值觀怪怪的?


小龜:

我跟Sean的想法差不多,但我想我不會說這是一種優勢,我覺得它就是一個比較不一樣的人格特質


辛老師:

同學,今天來分享的家長們太客氣了,要教導社會包容多元、尊重差異,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你/妳們看我們都還要在學校裡特別開一門課來講多元文化教育。能夠養育出包容多元、善待他人的孩子,就是為這個社會做了很大的貢獻。


Q3.幼教系大三生問:

「各位家長是不是會教小孩要對孕母、捐精者表達感謝呢?」


Sean:

目前沒有刻意教他要感謝孕母跟捐卵者,但是會告訴他「是因為好心的Sloane阿姨願意幫把鼻懷孕,你才會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將來如果有天他意識到當初如果沒有捐卵者跟代理孕母就沒有他,他內心自發的感恩會更真誠。那時候如果他想與她們連絡或見面,我會告訴他她們的聯絡方式、支持他這麼做。


----

🐣想要看上一篇「在清大幼教系的課堂上,彩虹家庭與學生們的分享/家長經驗篇

」,請點選👉https://www.lgbtfamily.org.tw/20210216/blogDetail-2F-111


🐣想邀請同志家長或同家會工作人員分享同志家庭故事嗎?

👉請填寫邀訪表單:https://forms.gle/tSgK9PzfL3phk3jJ7


其他相關部落格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共同書寫台灣同志家庭文化、推廣同志家庭社會能見度,促進各地區同志家庭交流,創造互助資源網絡。

捐款支持 or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