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收養家長給同家會的一封信

2020/05/26   1191   同志家長的經驗談




「嗨,你醒了!」我勉強的睜開眼,迎接我的是你甜甜的笑容以及圓滾滾的清澈雙眼,每天早晨這一幕足夠我開心一整天。謝謝你來到這個家,接受我這個媽媽,成為我們最可愛的小海豚。


成為母親,一直是我的夢想,我希望與自己的孩子相遇、一起學習、分享成長,迎接生命的各個階段。很擔心自己是否能扮演好家長的角色,反覆思考、與我的另一半討論,深怕自己無法給孩子最好的。原來成為母親的我,如此平凡。


每天的生活,即是送孩子去幼稚園、上班、下班、與孩子運動與共進晚餐、睡前故事哄睡。為了這樣的生活,幾年前聯繫了收養機構,踏上單身收養之路。從沒想過同婚這幾年成真,身為同志的我,只能規劃著即使單身也能好好養育孩子的計畫。孩子進家之前,機構超級嚴謹的評估過程與親職課程,不斷的反覆提醒著我,要成為孩子適合的母親。


孩子進到家裡,我每天充滿感謝,感謝孩子願意努力的適應與我一起的生活,逐漸敞開心胸,接受我這個母親。令我揪心的,是看著孩子與女友日漸深厚的感情,但同婚專法下,她們將永遠是法律上的陌生人。


出養的父母,心心念念自己的寶貝,期待即使現實壓力下不能親手照顧孩子長大,也能遇到願意全心接納孩子的養家,在家庭中成長。這無關乎性別,是關於是否準備充分,成為有能力的家長。


願未來能讓同志有共同收養的機會,讓機構評估後適合收養的同志伴侶,能有機會給孩子有雙親的溫暖。讓這些出養的孩子多些機會留在自己原生的國家,不用遠走他鄉、不用在機構中長大,享受在家庭成長的健康環境。


同家會在進行的業務中同時服務到想要走無血緣收養的同志收養人,當專法通過後,可以透過同志配偶收養 的方式,讓孩子獲得兩位家長的保障,然而在無血緣收養上仍遇到的困境,即便是收養人成功獲得孩子親權後,孩子仍無法與收養人的伴侶建立法律上的關係,收養人與伴侶也會因為走收養流程無法結婚。



其他相關部落格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共同書寫台灣同志家庭文化、推廣同志家庭社會能見度,促進各地區同志家庭交流,創造互助資源網絡。

成為家慧之友 or 聯絡我們